注射模具
注射模具,分为动模和定模两大部件。注射充模时动模和定模闭合,构成型腔和浇注系统;开模时动模和动模分离,取出制件。定模安装在注射机的固定板上,动模则安装在注射机的移动模板上。根据模具上各个零件的不同功能,可由以下几个系统或机构组成:成型零部件、浇注系统、导向机构、推出机构、温温调节系统、排气系统等。
本组模具的装配图如下图2-1:
图2-1 装配图
2.1 成型零件
指构成型腔,直接与熔体相接触并成型塑料制件的零件。通常有凸模(成型塑件的内表面)、成型杆、凹模(成型塑件的外表面)、成型环、镶件等零件。在动模和动模闭合后,成型零件确定了塑件的内部和外部轮廓尺寸,因此成型零部件的尺寸就决定了型腔和型芯的尺寸。
2.2 浇注系统
将塑料熔体由注射机喷嘴引向型腔的流道称为浇注系统,由主流道、分流道、浇口和冷料井四部分组成。
2.3 导向与定位机构
为确保动模与定模闭合时,能准确导向和定位对正,通常分别在动模和定模上设置导柱和导套。深腔注射模还须在主分型面上设置锥面定位,有时为保证脱模机构的准确运动和复位,也设置导向零件。
2.4 推出机构
在开模过程中,将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从模具中推出的装置;它是由推杆、推杆固定板、推板、主流道拉料杆及复位杆组成。
2.5 排气系统
为了在注射充模过程中将型腔内原有气体排出,常在分型面处开设排气槽。小型腔的排气量不大,可直接利用模具的推杆,大多数中小型模具的推杆、型芯与模具配合间隙均可起排气作用,可不必另开设排气槽,大型注射模须预先设专用排气槽。本设计为小型制件,没有设置专用排气槽,利用各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来排气。
2.6 温度调节系统
为了满足注射工艺对模具温度的要求,模具设有冷却或加热的温度调节系统。模具冷却一般在模板内开设水或油的流动通道,通过模温机泵送恒温的水和油,使型腔壁达到要求温度,当模温要求很高时也可在模具内部或四周安装电加热元件,成型时要力求模温均匀。
第3章 型腔布局与分型面设计
3.1 型腔数目的确定
型腔数目的确定,应根据塑件的几何形状及尺寸、质量要求、批量大小、交货期长短、注射机能力、模具成本等要求来综合考虑。根据塑件质量要求,大型、中型、复杂塑件一般都采用单型腔注射模,而高精度塑件的型腔数原则上不超过4个,本组采用型腔数为一模两腔。
3.2 分型面的设计
如何确定分型面,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复杂。由于分型面受到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、浇注系统设计、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及精度、嵌件位置形状以及推出方法、模具的制造、排气、操作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因此在选择分型面时应综合分析比较,从几种方案中优选出较为合理的方案。选择分型面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:
1、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。
2、便于塑件顺利脱模,尽量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一边。
3、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。
4、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。
5、便于模具加工制造。
6、对成型面积的影响。
7、对排气效果的影响。
8、对侧向抽芯的影响。
其中最重要的是第2和第5、第8点。为了便于模具加工制造,应尽是选择平直分型面工易于加工的分型面。
3.3 分型面的选择
分型面为定模与动模的分界面。用于取出塑料件或浇注系统凝料的面。合理地选择分模面是使塑件能完好的成形的先决条件。选择分模面时,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:
1、制件上横截面尺寸最大的地方。
2、使塑件在开模后留在动模上。
3、分模面的痕迹不影响塑件的外观。
4、浇注系统,特别是浇口能合理的安排。
5、使推杆痕迹不露在塑件外观表面上。
6、使塑件易于脱模。